微信號有沒有避免被屏蔽的“免死金牌”?5月24日,今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,近日一則關于微信號封殺的新聞引起熱議。有網友分享了“避免微信號被屏蔽的方法”,稱只有借500元微貸,分20期還款,才能避免微信號被屏蔽,最多只會被屏蔽24小時,才能再次使用。
北京商報今日進一步查詢發現,早在2020年初,就有微貸微信號不會被取締的消息。當時傳言還強調“使用這種方式后,無論發布什么內容,微信號都不會被封禁”。謠言的邏輯是,被封后無法還款,微信會保證賬戶可以正常使用,以便追回借款。
針對這一情況,北京商報今日記者5月24日也向微信求證。騰訊客服稱,“借錢可以避免微信號被屏蔽”是謠言。同時,騰訊客服提到,如果微信賬號因違規或其他原因被限制登錄,但賬號有變動或理財有財產,用戶可以使用常用設備登錄微信進入“處罰說明頁面”,點擊頁面下方的“提取財產”。
圖片來源:騰訊
在封號后提取資產或還款相關事宜上,用戶可根據頁面提示,按照指引打開臨時財產門戶并登錄微信,進行現金提取、現金轉賬、銀行儲蓄轉賬、理財通資產贖回、小額貸款還款等操作。物業入口打開后,48小時內有效,僅限于物業支取或還款。微信的其他社交和支付功能無法使用。
圖片來源:騰訊
此外,與提現或資產贖回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不同,小額貸款的還款還可能涉及分期等問題。有媒體報道指出“48小時內有效,即要求用戶48小時內還款”,物業入口是否可以反復打開等。北京商報今日記者也向微信做了進一步求證,但截至發稿,未收到對方回復。
小額貸款客服表示,微信無法登錄后,小額貸款用戶仍然可以按照借款時選擇的分期數進行還款。如果微信被封禁后無法查看貸款相關信息,無法進入還款界面,用戶需要聯系微貸客服,轉賬還款,或者在還款期預留充足資金,等待系統自動扣款。
零點研究院院長余百成指出,關于微信賬號關閉,微信有相關規定。一是干擾微信正常運營,侵害其他用戶或第三方合法權益,如發布詐騙等違法信息;二是違反微信軟件的使用規范,比如干擾微信數據。
“如果違反了上述規定,使用一些所謂的方法來避免被屏蔽,應該是無效的。比如微貸通過微信借款,其實就是用戶向微眾銀行借錢。即使微信賬號被封,借貸關系也不會消失,用戶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進行還款?!庇喟俪山忉尩?。
易觀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也強調,社交賬號被封禁后,用戶資產的相關情況不會受到損害,這是合理的。社交賬號的功能是發布內容,具有信息傳播的屬性;用戶的資產帳戶具有財務屬性。它們相互獨立,對應平臺的不同功能。一個功能直接影響甚至決定另一個不同的功能是不符合邏輯的。
簡單來說,借貸關系的存在并不是避免微信號被屏蔽的“免死金牌”。如果賬戶違規,還是會面臨封禁。如果賬戶中仍有資產交易,用戶可以使用自助入口進行相關操作。在公元
北京商報今日記者了解到,近年來,隨著移動支付的興起,各類支付錢包得到了廣泛應用,關于其安全性的討論也受到了廣泛關注。此前市場有傳言稱,微信賬號的資產被回收后不會返還,隨后被微信安全中心辟謠。
據微信安全中心介紹,一個一段時間沒有登錄,同時又沒有任何財產的微信賬號,會有很大概率被回收。但只要有資金交易參與,包括零錢、未完成交易、自動扣費等,賬號就不會進入回收流程。為了防止被黑,微信會對長期不用的賬號開放保護,用戶可以在解封過程后提現。
“無論是關閉賬戶還是主動注銷,用戶賬戶中正常的個人資產確實應該得到保護。但如果賬戶內的資產是違法所得,可能會被司法機關凍結?!庇喟俪烧f。
蘇指出,濫用社交賬號的處理權限將用戶資產轉為“罰款”或直接不予退款,沒有法律依據,侵害了用戶的合法權益,顯然不符合事實。用戶要提高自己的分辨率,避免陷入這樣的謠言陷阱。
同時,蘇提醒,用戶一定要警惕此類涉及貸款、基金等的謠言。避免“有心人”利用相關虛假信息實施詐騙。如遇資產賬戶被凍結或凍結,應主動聯系官方客服進行處理。不要輕信陌生人提供的所謂“解封渠道”,以免造成自己資金的損失。
文/北京商報記者岳品瑜廖萌